臺灣家庭教育交流學會
Taiwan Sino Family Educatio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我最~的爸爸攝影比賽
- 同意書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c08BzjebBsNHV3RzZrOFhLQkU/edit?usp=sharing
- 報名表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c08BzjebBsekMxcWNSWjNPZnM/edit?usp=sharing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2013暑假「兒童藝術營」來囉!
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否覺得傳統藝術離我們很遙遠了呢?好的傳統藝術文化更應好好地保存與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在7/19-7/21在佛光山員林講堂有舉辦為期三天的兒童藝術營!內容包含襪子娃娃、捏麵人和皮影戲的教學與製作~趁著暑假,讓孩子度過一個特別且有富有教育意義的假期吧~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2013一日「新聞‧攝影營」研習課程活動
您是否對新聞報導實作有興趣呢?
想不想學習媒體寫作與新聞攝影相關技巧呢?
7/27在佛光山員林講堂有一日的「新聞‧攝影」研習課程!
有興趣的朋友們趕快前往報名吧,額滿為止唷~
現任教師參與本研習可以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報名
研習時數: 6小時.課程代碼:1328063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hE2BOh2Exct5s0PJGNXgvOvRusn69X7DiPO0BV0ZQU4/viewform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台藏家庭聲援活動
510在行政院大門前,一群少數弱勢的台藏家庭成員及聲援團體的支持下,大聲的喊著『孩子要爸爸,我們要人權!!』看著天真活潑的新台灣之子在抗議陳情現場,渾然不知為什麼爸爸總是一段時間會消失,看著台藏家庭的現場泣訴,不禁令人鼻酸。台藏家庭的婚姻在台既然已經合法,那相關的教育及社會政策就應該共同調整。
台灣家庭教育學會理事長雷曜任強烈呼籲政府借鏡美國學者瑞蓓卡.歐尼爾(Rebecca O’Neill)針對無父家庭的長期研究表示,在父親缺席的家中成長的孩子,學業表現較差,輟學率高,人際關係較差,不擅長處理異性關係,反社會(暴力或吸毒)行為與離婚率偏高。這群無父的孩子讓美國付出高昂的社會成本。
藏人配偶來台居留遭到不平等待遇,並不只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或許我們的官員有許多要克服的問題,但是不管在任何角度來看待,一個家庭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更不能輕易的被任何意識形態取代。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教練。活力的家庭是未來發展的基礎。如何讓每個家庭都發揮功能是我們所重視、在意的。當一個家庭的父親或母親長期處在緊張且不安的情緒下,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產生極大的不安感。現在政府有多相關於家庭教育的政策推動,其中也包含了外配子女的相關議題,也是因為在不同國籍下會有很多的文化困難需要克服,而這些家庭的問題如果沒有協助就會很容易造成另一種社會問題。不應該因為他們的人數稀少,而犧牲一個家庭應有的權益。
長久以來,台灣一直是混血的島嶼,原先住有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三大族群,隨著時代日益進步,世界國際村的形態,拉近我們與各國間的距離,因為婚姻自由增加更多不同的異國配偶。台灣有了更多不同文化與血緣的碰撞,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對於這些新移民及未來的台灣的下一代的人權重視及家庭教育更是刻不容緩。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主題講座】懂孩子的腦 就懂孩子的好 活動紀錄
舒適的教室裡
很榮幸邀請到量身教育國際研究會中區執行長─賴幸媛
擔任本次講座的講師
老師詳細地介紹腦的構造
也提到教育的目的在:激發腦的連結
也舉了許多皮紋檢測的案例報告
找出了人的各種性向與指標
幫助父母更了解孩子心之所向與未來發展
講座很順利的圓滿結束
大家收穫良多
很感謝來自各界好友的參與
學會將會陸續舉辦公益講座
歡迎大家一同共襄盛舉!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主題講座】懂孩子的腦 就懂孩子的好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建立愛與信任感的引導式對話法

作者認為,建立美好的親子關係有三個不可或缺的方法:
(1)親子之間有穩固的互信基礎(共鳴)
(2)「支持」比「幫助」更重要
(3)父母要快樂過生活
我很認同「支持」比「幫助」重要。作者提到:「幫助」指的是,去代替有困難的人處理事情;而「支持」則是,告訴遇到困難的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一起思考可能的對策。
仔細想想,爸爸媽媽很容易無意識的就「幫助」孩子,捨不得孩子吃苦,捨不得孩子有挫折,於是很容易伸出援手,做那些大人做起來輕而易舉的事。可是想一想, 那些對我們來說容易的事,是花了多少時間練習而來的?所以要讓孩子自己體認困難,試著解決問題,才能進步,我們能做的就是一起討論該如何是好,或是站在第二線提供建議,做好安全堡壘的角色。
有的時候,我甚至會讓女兒zozo、yoyo吃一點苦,努力過程中勉勵她們,當她們戰勝關卡時,總有勝利、充滿自信的表情,那種「又過了一關」的心情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自我肯定。

作者這一觀念,一直是我多年來帶孩子最警惕自我的觀念,在我「少用〝不〞〝No〞,多用正面思考話語」一文中,也提到:
當我們在建立小孩生活規範,修正他們行為舉動時,小心你的用詞,有一天他也會脫口而出你的口頭用語及習慣的動作,多用一些正面語言修正眼前孩子錯誤 的行為,少用「不要」、「不行」、「不可以」、「No!」這些否定式的用語......否定語句都是簡短、沒有下文,它一語截斷親子間的對話,而正面思考 性話語都讓孩子多聽了許多話語詞句,這不僅讓孩子有正面思考模式,無形中也接受了語言學習及溝通協調的方式。但如果孩子犯了嚴重性錯誤時,還是要嚴肅地說 「不可以」,在此時的「不可以」就變得如此的堅定與正確,孩子是可以觀察出事情的嚴重性,當然父母還是得機會教育地說明為什麼不可以。(本篇文章亦收錄在《一開始就不孤單》)
作者認為「否定句」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斷地接收到這些負面訊息,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即使是真心為孩子著想而說出的話語,孩子也無法感受得到。
想想,多少的父母在孩子長大後與雙親溝通不良,父母感嘆著:「我這樣做是為他好,他怎麼都不知道。」這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痛楚,親子間的溝通的確是需要站在對方角度想,孩子為父母想想,爸爸媽媽也為孩子想想,這樣比較能有良好的互信關係。(其實夫妻關係亦是如此)

(1)愛的話語:「好喜歡」+肢體接出,帶來幸福
(2)打招呼的話語;「我開動了!」享用美味的餐點
(3)感謝的話語:一句「謝謝你」,帶來甜美的笑臉
(4)請求的話語:孩子很喜歡「拜託」和被依賴
(5)道歉的話語:能坦率說出「對不起」的孩子
這是我覺得很值得注意的親子互動,我很自信地說以上這五種話語我都會願意孩子面前大方說出喔。
◎愛的話語:
相信現在的爸爸媽媽都很容易對寶貝說出愛的話語,我們家甚至還喜歡玩呼口號的方法,大聲地說出「愛死你啦!愛死你啦!愛~死~你~啦」,這種瘋狂的愛讓左右姊妹非常喜愛,一直到現在七歲的她們,仍然貪婪在爸爸媽媽的懷裡,而我們也在這種女兒的依偎下得到穩定的情感。
◎打招呼的話語:
女兒見我對先生說:「開車要小心喔!」、「路上小心。」、「回來了喔,辛苦了呦」她們也學會這種工作離別及回程時的打招呼,「爸爸,辛苦了!」這一 句話常常化解了爸爸辛苦工作的勞累。我要求她們要對鄰居打招呼,所以從小到大,她們都很自然地對鄰居長輩說聲好,也會對警衛先生說:「警衛伯伯,辛苦 了!」。
作者提到:
打招呼具有潤滑人際關係的力量。請務必趁著孩子還小,會下意識模仿家長的時候,以身作則,養成他們打招呼的習慣。
◎感謝的話語:
「謝謝你」、「感謝你」是基本的禮貌,那是不分年齡與輩份的,我們要孩子學會感恩說謝謝,那麼面對孩子給予的小小幫忙,我們也要謝謝他們。「寶貝,謝謝你喔!有你的幫忙,媽媽減少許多工作量呢!」、「你真是媽媽的大幫手呢!」
◎請求的話語:
孩子並不是指需要被人呵護。即使年紀還小,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有能力幫助別人。
我有時會請求告訴女兒幫忙:「zozo,我可能有一個蠻困難的忙需要你幫忙的耶,不知道zozo願不願意幫忙媽媽?」我知道女兒喜歡有挑戰的工作, 所以她一聽到困難的事,反而興起極大興趣,每當她們幫忙過後,我也會回謝:「真謝謝你喔!原來這麼困難的事,妳也可以做的這麼好。」每當女兒聽到媽媽這樣 誇獎,心中更是覺得自己非常有能力,經過挑戰累積的能力,讓她們更有自信了。
◎道歉的話語:
道歉與感謝是一體兩面的,它們也不分年齡與輩份,要感謝就要感謝,需要道歉也不能礙於自己是長輩,而不願意低頭道歉,如果你不願意道歉,不就是教導孩子做錯事可以選擇逃避不理它,不要說「對不起」,所以爸爸媽媽請不要羞於說道歉,那是一種基本的禮儀。
文章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70&nid=1689&page=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