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11-03 09:59:48 網路部落格 】
面對破碎的家庭,最感到無助的就是孩子。處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內心會有什麼感受?青少年心理專家分析,孩子以下幾種情緒最為突出。
被拒絕感
這是單親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論孩子的父(母)親是逝世或離婚,他們都有被拒絕 感。青少年對於被拒絕---不論是表現出來或感覺到的,尤為敏感。由於單親父(母)親必須獨力應付生活的重擔,大部分時間可能都不在家,也有可能缺席一些 重要的節日或場合---儘管孩子知道父(母)親已盡力而為,但在情緒上,被拒絕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續。
感到憤怒
在情緒混亂時,孩子會感到憤怒。當父(母)逝世時,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欺騙,失去了父(母)的 支援與關愛。而離婚更會加重這種情緒,尤其是憎恨離開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時候都不會對離開的一方表達自己的憤怒,反而是向撫養他父(母)發的發脾 氣,將家中的父(母)當成發泄怒氣的對象。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
打擊他們自我價值感的有三種因素:導致父母離婚的環境;離婚的過程及父母離婚後的情形。他們可能覺得跟其他有完好無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本能退縮
當人們在一段關係中受傷害,本能的反應是退縮、拒絕說話、不願付出愛與關懷。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覺得與父母有距離,覺得突然被朋友疏遠 ---儘管親友或同學老師並沒有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和判斷他們,但他們仍可能疏遠這些人。他們會感到命運不公,為什麼這種事情發生在我的家裏?自我退縮的行 為中,許多青少年會感到非常孤單,覺得自己沒有朋友,十分無助。因此,在情緒上可能會憂鬱。
新聞來源:http://big5.china.com/gate/big5/edu.china.com/zh_cn/new/edunews/jysp/11076179/20101103/16222561.html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找回家庭教育功能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台灣立報2010-10-28 ■林松宏
邁入21世紀,已歷10個年頭。不論是科技進程、資訊交流、還是生技醫療技術,不但日新月異,時而更有開創人類新文明里程碑的驚人之舉。然而在這樣知識更迭迅速,技術一日千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的社會並未因此而更「文明」。非但沒有更安寧、更平和,反而亂象紛生;而其中諸多駭人聽聞、令人匪夷所思的社會大新聞,竟然都是家庭成員間互相傷害造成的遺憾。究其源本,不得不慨然長嘆,我們的家庭教育功能出了大問題了。
台灣在近半世紀的社會變遷中,傳統家庭的倫理價值逐漸崩解。在追逐商業、物質、金錢、社會地位的功利主義氛圍下,加速家庭的「質變」。早出晚歸,不停忙碌的雙薪家庭;疲於奔命,卻只能圖個溫飽的辛勤父母;遭逢變故,頓失依靠的無辜家庭;激烈競爭下,被迫淘汰出局的弱勢者;甚至主動放棄工作意願,或甘願淪為社會邊緣人的頹廢家長;更有伸手等待政府或社會資源協助的享樂主義者……家庭主要核心成員,主動或被動將家庭教育的責任,逐漸轉移給學校或社會(包括安親班)去承擔。
於是,「家庭失能」變成時下教育官員口中新興的流行用語,並以此為理由,賦予學校教育崇高的道德使命與道義責任,要求基層教育人員,規劃及執行更多扶持策略,以彌補家庭教育功能之不足。殊不知,這種思維,不但不是「家庭增能」最根本、最有效的積極作為,相反的,反而有可能剝奪「家庭增能」的機會。因為為人父母是誰也無法取代的「天職使命」,企圖以學校教育替代家庭教育,根本是緣木求魚。我們一定要知道,孩子渴望親情滋潤、慰藉的需求,唯有父母親負責真誠付出關愛的陪同,才能「心心相印」的。
不可諱言,經濟穩定是維持家庭教育功能正常發揮的最大支柱。但在社會金錢至上的錯誤價值觀影響下,導致許多父母將投入更多時間心力拚命賺錢,當成是其追求成就感的重要指標。然而父母更重要的角色扮演,是當孩子的支持者與傾聽者,不抽出時間及精神和孩子互動,如何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希望給予的愛與呵護呢?老古板的觀念裡強調「養不教,父之過」,雖然是老掉牙的說法,卻也是亙古不易的核心價值,更是支持家庭功能正常運作的基本關鍵。所以,主動提升責任「心」,與孩子共同經營更高品質的生活歷程,絕對是現代父母不可逃避的甜蜜負擔。
學校教育只是孩子「全人教育」養成過程中的一環,對孩子一生的價值觀與性格更具影響力的,往往是父母親給予孩子的關愛深度及身教示範。其實,為人父母也是一門沒有人天生就會的功課,「關愛孩子」是一種能力,其方法與策略也必須透過學習來提升,並隨著孩子成長與時俱進。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要成為一個「全職爸爸」或「全職媽媽」,幾乎不可能達成;但要當一個「盡心」、「有心」、「用心」的父母,絕對不是一件難事。
在現今追求速度、效能、便利的生活節奏中,不獨父母親忙,連孩子也不得閒。這時連要抽出時間吃個家庭晚餐都很困難,遑論密集的親子互動或有品質的居家生活。正因為如此,所以更需要父母親願意把心空下來,「用心」安排,「精心」規劃一次次也許簡短,但卻優質且能「心心相印」的親子互動。一股期待孩子述說學校生活細節的眼神,一句理解孩子挫折心情的鼓勵話語;一次呵護孩子受傷心靈的親密擁抱,一張凝神傾聽的專注表情……這些都是學校教育難以取代,且專屬於父母親的權利。孩子在這樣充滿鼓勵與支持的關愛中浸潤,絕對比坐在井然有序的教室中,聽老師講述許多大道理,更能潛移默化他們的心性。
於是,一盤與孩子合作完成的水果拼盤,一頓有說有笑的家庭晚餐,一個百聽不厭的睡前故事,一個全家出動逛書店看展覽的假日午後,都變成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營養素,更內化為孩子人格正常發展的滋潤劑。也許每個父母親都應該時時心存一念:孩子,再忙,每天我也要和你說說話。有心,相信我們就能化「心」動為「行」動。
(思賢國小教師)
新聞來源: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209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台灣立報2010-10-28 ■林松宏
邁入21世紀,已歷10個年頭。不論是科技進程、資訊交流、還是生技醫療技術,不但日新月異,時而更有開創人類新文明里程碑的驚人之舉。然而在這樣知識更迭迅速,技術一日千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的社會並未因此而更「文明」。非但沒有更安寧、更平和,反而亂象紛生;而其中諸多駭人聽聞、令人匪夷所思的社會大新聞,竟然都是家庭成員間互相傷害造成的遺憾。究其源本,不得不慨然長嘆,我們的家庭教育功能出了大問題了。
台灣在近半世紀的社會變遷中,傳統家庭的倫理價值逐漸崩解。在追逐商業、物質、金錢、社會地位的功利主義氛圍下,加速家庭的「質變」。早出晚歸,不停忙碌的雙薪家庭;疲於奔命,卻只能圖個溫飽的辛勤父母;遭逢變故,頓失依靠的無辜家庭;激烈競爭下,被迫淘汰出局的弱勢者;甚至主動放棄工作意願,或甘願淪為社會邊緣人的頹廢家長;更有伸手等待政府或社會資源協助的享樂主義者……家庭主要核心成員,主動或被動將家庭教育的責任,逐漸轉移給學校或社會(包括安親班)去承擔。
於是,「家庭失能」變成時下教育官員口中新興的流行用語,並以此為理由,賦予學校教育崇高的道德使命與道義責任,要求基層教育人員,規劃及執行更多扶持策略,以彌補家庭教育功能之不足。殊不知,這種思維,不但不是「家庭增能」最根本、最有效的積極作為,相反的,反而有可能剝奪「家庭增能」的機會。因為為人父母是誰也無法取代的「天職使命」,企圖以學校教育替代家庭教育,根本是緣木求魚。我們一定要知道,孩子渴望親情滋潤、慰藉的需求,唯有父母親負責真誠付出關愛的陪同,才能「心心相印」的。
不可諱言,經濟穩定是維持家庭教育功能正常發揮的最大支柱。但在社會金錢至上的錯誤價值觀影響下,導致許多父母將投入更多時間心力拚命賺錢,當成是其追求成就感的重要指標。然而父母更重要的角色扮演,是當孩子的支持者與傾聽者,不抽出時間及精神和孩子互動,如何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希望給予的愛與呵護呢?老古板的觀念裡強調「養不教,父之過」,雖然是老掉牙的說法,卻也是亙古不易的核心價值,更是支持家庭功能正常運作的基本關鍵。所以,主動提升責任「心」,與孩子共同經營更高品質的生活歷程,絕對是現代父母不可逃避的甜蜜負擔。
學校教育只是孩子「全人教育」養成過程中的一環,對孩子一生的價值觀與性格更具影響力的,往往是父母親給予孩子的關愛深度及身教示範。其實,為人父母也是一門沒有人天生就會的功課,「關愛孩子」是一種能力,其方法與策略也必須透過學習來提升,並隨著孩子成長與時俱進。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要成為一個「全職爸爸」或「全職媽媽」,幾乎不可能達成;但要當一個「盡心」、「有心」、「用心」的父母,絕對不是一件難事。
在現今追求速度、效能、便利的生活節奏中,不獨父母親忙,連孩子也不得閒。這時連要抽出時間吃個家庭晚餐都很困難,遑論密集的親子互動或有品質的居家生活。正因為如此,所以更需要父母親願意把心空下來,「用心」安排,「精心」規劃一次次也許簡短,但卻優質且能「心心相印」的親子互動。一股期待孩子述說學校生活細節的眼神,一句理解孩子挫折心情的鼓勵話語;一次呵護孩子受傷心靈的親密擁抱,一張凝神傾聽的專注表情……這些都是學校教育難以取代,且專屬於父母親的權利。孩子在這樣充滿鼓勵與支持的關愛中浸潤,絕對比坐在井然有序的教室中,聽老師講述許多大道理,更能潛移默化他們的心性。
於是,一盤與孩子合作完成的水果拼盤,一頓有說有笑的家庭晚餐,一個百聽不厭的睡前故事,一個全家出動逛書店看展覽的假日午後,都變成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營養素,更內化為孩子人格正常發展的滋潤劑。也許每個父母親都應該時時心存一念:孩子,再忙,每天我也要和你說說話。有心,相信我們就能化「心」動為「行」動。
(思賢國小教師)
新聞來源: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209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挽救“問題少年”需先從家庭教育做起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10/03】
作者:偉民 湖北省 自由職業者
江蘇鹽城一對夫婦為讓15歲的兒子陳石克服“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的性格弱點,將其送往長沙倍騰學校磨練意志,兩天被三名教官打死。此案被定性為嚴重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惡性案件。倍騰學校已被取消辦學資格。(9月26日《現代快報》)
近年來,“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早戀、網癮、離家出走等性格和行為問題日漸突出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各種矯正機構開始林立,一批不具辦學資格和條件的機構也開始混跡於其中,長沙倍騰學校便屬於典型。
其實,這些孩子常常被我們稱為“問題孩子”,面對他們,家長、老師和社會往往束手無策。在無奈的情況下,往往會進行各種嘗試,於是,便給了類似於長沙倍騰這樣缺乏辦學資格和條件的學校謀取暴利的機會。
挽救“問題少年”並非難事,這首先需要對“問題少年”產生的原因進行把脈。對此長期有研究的湖南春雷教育學校校長、資深青少年教育專家胡奇輝分析說,家長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不斷給孩子施壓,這是重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其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部分家長常常會對他們進行貶損、責罰,嚴重摧殘他們弱小的心靈。再次,他們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比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為可怕的是,部分家長甚至代替孩子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讓孩子失去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和自由,成為父母生活裡的附屬品,間接導致他們的叛逆心理。
據中國財經網報道,湖南春雷教育學校曾長期調查發現,近九成“問題孩子”形成的原因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失敗的家庭教育正在摧殘祖國的花朵,日益增多的“問題少年”正在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麻煩和困擾。
如何挽救“問題孩子”?顯然,我們需要先從家庭教育做起,從矯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做起。基於此,筆者認為,家長需要摒棄過去存在的各種教育陋習,這其中包括給孩子施壓、對孩子進行貶損責罰、拿孩子跟別人做比較、替孩子做決定、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數落孩子的不是、預言孩子沒出息、限制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總是擔心孩子、不相信孩子等。
只有給予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給予正確的引導,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我們可以相信,“問題孩子”將會走出困擾他們的心理焦慮和叛逆,回歸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並獲得成功。
新聞來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6/3/7/101463774.html?coluid=123&kindid=0&docid=101463774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10/03】
作者:偉民 湖北省 自由職業者
江蘇鹽城一對夫婦為讓15歲的兒子陳石克服“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的性格弱點,將其送往長沙倍騰學校磨練意志,兩天被三名教官打死。此案被定性為嚴重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惡性案件。倍騰學校已被取消辦學資格。(9月26日《現代快報》)
近年來,“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早戀、網癮、離家出走等性格和行為問題日漸突出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各種矯正機構開始林立,一批不具辦學資格和條件的機構也開始混跡於其中,長沙倍騰學校便屬於典型。
其實,這些孩子常常被我們稱為“問題孩子”,面對他們,家長、老師和社會往往束手無策。在無奈的情況下,往往會進行各種嘗試,於是,便給了類似於長沙倍騰這樣缺乏辦學資格和條件的學校謀取暴利的機會。
挽救“問題少年”並非難事,這首先需要對“問題少年”產生的原因進行把脈。對此長期有研究的湖南春雷教育學校校長、資深青少年教育專家胡奇輝分析說,家長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不斷給孩子施壓,這是重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其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部分家長常常會對他們進行貶損、責罰,嚴重摧殘他們弱小的心靈。再次,他們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比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為可怕的是,部分家長甚至代替孩子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讓孩子失去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和自由,成為父母生活裡的附屬品,間接導致他們的叛逆心理。
據中國財經網報道,湖南春雷教育學校曾長期調查發現,近九成“問題孩子”形成的原因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失敗的家庭教育正在摧殘祖國的花朵,日益增多的“問題少年”正在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麻煩和困擾。
如何挽救“問題孩子”?顯然,我們需要先從家庭教育做起,從矯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做起。基於此,筆者認為,家長需要摒棄過去存在的各種教育陋習,這其中包括給孩子施壓、對孩子進行貶損責罰、拿孩子跟別人做比較、替孩子做決定、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數落孩子的不是、預言孩子沒出息、限制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總是擔心孩子、不相信孩子等。
只有給予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給予正確的引導,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我們可以相信,“問題孩子”將會走出困擾他們的心理焦慮和叛逆,回歸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並獲得成功。
新聞來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6/3/7/101463774.html?coluid=123&kindid=0&docid=101463774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常 常成為孩子一生的行動指南和迷途燈塔。那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不是優秀學習成績,不是豐富的物質條件,健全的家庭教育,核心應該是培養孩子 健康的人格。
如果說,有很多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教育,相信他們都會感覺很委屈。但事實上,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健全的、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 譬如,面對孩子對家事或者父母的關心,張口就是:“這些不用你管,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這是學習至上型的;整天忙於奔波應酬的父母周末見到孩子:“我 辛辛苦苦掙錢還不是為了你,你在學校要好好聽老師的話!錢夠花嗎?”這是物質至上型的;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晚上回到家,開口就問孩子:“吃飯了嗎?作業做完 了嗎?趕快去睡覺!”這是簡單指令型的。凡此種種,都不是一種健全的教育,必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甚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成為“畸形人”。實際上, 相比于學習成績、生活條件,心理撫養、人性教育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物質條件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家長重視物質撫養更要重視心理撫養。很多現代人,忙於生意場上的交際應酬,犧牲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要知道,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 如用來自己陪伴孩子;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即情感與教育息息相關。 相比來說,在父母膝下自由嬉戲,比寬敞的房屋和豪華的汽車更容易讓孩子形成陽光與健康的心理。
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由於孩子的弱小,需要引導,也就造成了一些家長的認識誤區,他們認為自己有權替孩子作決定,有權決定孩子的全部生活,甚至將自己的理 想強加在孩子頭上,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心中,這一切,都打著愛的旗號進行。可是,試想,一個從未體驗過被尊重的感覺的孩子怎麼會自尊而自制?又怎麼會 尊重別人的權利和生命?一個從小被壓抑自己的想法、沒有感受真正快樂的人怎麼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孩子雖然弱小,他們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 和溝通。父母必須學會傾聽,傾聽孩子的心聲。要學會尊重,一切跟孩子有關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根據孩子的成熟程度適當的聽取孩子的意見。
要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近幾年有很多這樣的新聞:很優秀的孩子,到大學後或者出國後,自殺了。為什麼?因為他發現在新環境里他不是最優秀的了,他受不了。 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家長們必須明白,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擊、挫折,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完全幸免。因此,我們要早早地 給他們打“預防針”,對他們進行抗挫折的訓練和教育。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培養“彈性的兒童”,什麼叫彈性?就是心理健康,像彈簧一樣,受到壓力給壓下去, 過一會他自己回來了,有一種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健康的人格體現。只能聽表揚的話,不能聽批評的話,要不得。這樣的孩子,將來要吃大虧 的。有了挫折意識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當。
新聞來源: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14292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新聞來源: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14292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親子時間管理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共合國」,邀約優質的部落客家長及老師,分享閱讀親子天下文章的感想,或在教育教養上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本文為彭菊仙Chu-Chu媽咪看了親子天下九月號後,認為親子時間管理-不是媽媽個人的生活時間表,而是整個家庭的時間表。
本文出處 : 教養好好玩~Chu-Chu媽咪的教養實驗持續開發中...
作者:彭菊仙 Chu-Chu媽咪
不是只有家庭的最核心份子--超級媽媽必須清楚掌握每個人的生活節奏與家庭例行事務,其他每個成員的腦袋裡,都得和媽媽一樣,裝載其他成員的生活表,清楚了解其他人的生活步調,才能確保每個成員工作時間不被干擾,一群人雖住在同一屋簷下卻能井然有序,並且能和其他成員擁有最大的交集可能,這就是家庭的效能。有效能的家庭,媽媽才不會被累死,更重要的是,其他成員不會因為媽媽請假而餓死或坐著等死!
留有一處小小的心靈花園,為能量續杯
九月份「親子天下」有一篇非常實用的「如何教孩子時間管理」,擁有三個孩子的我特別需要好好研讀此篇教戰守則。我最大的感想是,不只有孩子要學習時間管理,全家成員都要學習,更要在腦海裡建構其他成員的生活步調藍圖,才能做到彼此合作體諒,又能獨立運行、互不干擾,達到家庭運作的最大效能。
有媽媽問我:「你自己在家帶三個小男生,怎麼還有時間寫部落格還寫書?」很多媽咪光是處理大小瑣事就已被掏空,何以侈言經營一處幽僻的心靈花園?我想著,如果家庭成員都能按軌道行事,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家庭事務也能按標準化作業,不出亂子,媽媽為何不能適時適量的躲進自己的園地稍事休養,調調心、也調調氣?其實我覺得媽媽能為自己適度的留有一處小小的心靈花園,比如經營部落格、學一些才藝、經營一些小生意、培養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嗜好,對穩定自己的情緒與家庭的氣氛都具有正面的意義。我每天早上花一點小時間鑽到部落格裡,因為自己的心情得到抒發,在自己心裡一直「過不去」的事情,往往就在格子的一小方天地裡蒸發掉了。
擁有子女的媽咪,不論幾個,訂定生活計畫表與人最大的不同是,在她們的腦海裡run的,可不只有一個Schedule,而是好幾套Schedule,包刮自己以及每個成員的生活運行表。媽媽的工作好像一個總秘書,一定要很會「橋」時間。就像公司各部門,能各自運作,互不干擾,舉凡器材、會議室的使用,與高級主管開會的時間,部門與部門間的會議,或針對同一目標的進度配合,都要安排得恰到好處,否則很容易形成資源不足或是資源浪費、蹉跎光陰、進度落後、勞逸不均、牢騷橫生等問題。
媽媽安排生活計畫表的艱難之處不就如同一個追求高效能的公司?消極面必須顧慮到每個成員之間彼此之間能銜接良好,互不干擾;積極面更要促使成員之間能互相效力,同時為自己的目標與家庭目標發揮最大效能。
有三個孩子的媽媽我感受特別深刻,數年來,我更得到一個結論,「媽媽」設計的「生活計畫表」,並不是單單為自己設計一個「累死自己」的陀螺計畫,而是真的要像一個經營者,放權放膽、讓家裡的每個陀螺都能各自運轉、互不牴觸、能適時運轉、也能適時歇息。如以一來,媽媽這個主陀螺在停歇之時,才能真正得到身心靈的解放,而不會有太多掛慮。
該做功課的孩子要自己獨立作業,不需媽媽陪伴
該自己吃飯的,就不要再多勞煩媽媽從頭餵到尾
該自己起床上班的,就要迅速確實,不要勞煩老婆嘮嘮叨叨
該收拾餐具洗碗的就要自動自發,不要勞煩媽媽事必躬親
…………….
這樣一來,當一大早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媽媽們也不會一身腰痠疲累,心裡嘀咕埋怨,抱起電話罵個不停,上街血拼洩憤,總是在不甘不願中浪費心靈的能量,虛擲難得的時光。而是在適量的家務工作中,慢慢消磨身體的能量,雖是勞動,視為運動;雖是家務,視為工作。
早上家務事忙得差不多,我便鑽進自己的心靈花園。先讀讀書刊雜誌充充電,再來就鑽到極樂之境-寫文章、爬「格」子,做心靈的伸展運動。前前後後不過一個小時半,既短暫又得來不易。
一轉眼又是中午,準備午餐、接孩子、哄孩子、教孩子…,又是一連串馬不停蹄,還好我已將能量續杯,所以能厲兵秣馬、大步迎戰!腦中立刻湧現好幾套重疊的生活計劃表嚇不倒我。
先接小二的凱凱,回到家後快速準備午餐,利用凱凱專心吃飯的空檔,快速接中班的鈞鈞回家,接著,親子共玩共讀、哄午睡之後再忙家務,小四的翔翔回家,準備點心,喊小二的凱凱起床一起吃吃點心,小二小四各就各位做功課,中班的鈞鈞起床,邊陪玩邊忙家務、教導課業…….,晚上,功課總檢查、盯練琴、洗澡、吃水果….刷牙就寢,這是沒有接送才藝課的生活模式,另外,還有需要接送才藝課的生活計劃表,那可就更精采了!
人多事務多,人力資源也多
家庭成員多,事情雜沓紛擾,不過事情都有一體兩面,人多任務多,不過每個個體可以發揮的功能也多,家庭成員製造繁忙的事務與任務,但可別忘記,多一個人同時也多一個「人力資源」,一個公司善用資源,可以節省成本,增進產能;當然媽媽也要以經營的角度看待家庭成員。每個家人都有可為家庭貢獻之優勢與強項,即使小到連五歲的鈞鈞也有產能,幫忙收時雜物、取物、丟物、傳話、轉話….,有什麼資源就用什麼資源,媽媽放聰明,人力可要充分運用。
因此,有效能的家庭,除了每個成員能獨立為自己負責之外,也要學習為家庭事務甚至其他成員貢獻己力,這樣媽媽才不會像是一個忙不停的陀螺,總是在其他不相干的雜務間轉個不停,完全沒辦法休息。
有一種轉不停的媽媽更慘,自己兀自悶著頭轉個不停,事情堆積如山做也做不完,但卻得不到任何成員的幫忙,更得不到任何的掌聲,這些都罷了,最可憐的是還得不到其他成員的諒解。
沒人知道她在忙什麼,沒人了解家裡頭大大小小的事務是怎麼一回事,大家都靠這老媽子撐大局,也只有這老媽能掌控全局,沒人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也沒關心別人接下來要做些什麼事,於是媽媽忙裡忙外,接來送去,盯來唸去,自己深怕耽誤到任何事情、毀了任何人的生活節奏。只要她不動手,家裡就動不了,但只要她一動手,也就停不了;只要她不張口,大家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動。
每個成員都必須清楚其他成員的生活節奏
到如今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觸,與其說為自己設立一套「家庭主婦生活表」,不如說是「整個家庭生活的運行表」,不是只有家庭的最核心份子--超級媽媽必須清楚掌握每個人的生活節奏與家庭例行事務,其他每個成員的腦袋裡,都得和媽媽一樣,裝載其他成員的生活表,清楚了解其他人的生活步調,才能確保每個成員工作時間不被干擾,一群人雖住在同一屋簷下卻能井然有序,並且能和其他成員擁有最大的交集可能,這就是家庭的效能。有效能的家庭,媽媽才不會被累死,更重要的是,其他成員不會因為媽媽請假而餓死或坐著等死!
比如說,咱家老二凱凱想要和哥哥玩,但是中年級的哥哥功課比較多,空閒時間有限,所以凱凱就必須清楚知道通常哥哥完成功課所需的時間,他也必須控制自己屆時也把分內事情做完,才能找到和哥哥聊天哈拉隨興玩耍的時間。
老大翔翔想要和媽媽我一起讀三國演義,他就必須知道媽媽我何時分不開身,何時必須下廚,何時必須待在房內照顧老三鈞鈞,當他對媽媽的生活步調瞭然於心,自然會比較心甘情願的去調整自己做功課時間、練琴時間,而不會任性妄為的隨便要求我隨侍在側。
要馬麻空出時間檢查作業,翔翔凱凱就必須幫我分擔家務,把拔通常不回家吃晚飯,沒辦法幫忙,所以晚餐後我在改作業時,兩個識大體的小豬,就要負責洗碗擦桌子。洗全家的碗盤太多,那就一人負責洗兩個碗盤,一人擦桌,一人擦地,每個人分擔一點點,做起來不累,家事全了結,而媽媽我就可以安安穩穩的看作業!
而中班的鈞鈞每到晚上就必須明瞭一件事情,媽媽忙於教導哥哥作業時,他隨著年齡長大,也要慢慢練就出自得其樂的能力!當然做為媽媽的我也會衡諸一切,為他留一段不被其他成員干擾的時光,好好回報給這個善解人意的小么兒。
把拔別忘學習配合其他人的生活節奏
媽媽是家庭運行的樞紐,對所有家庭成員的Schedule莫不一清二楚,時日久了,自然很容易養成一個很重要的工作習慣-時時調整、不斷計畫,察言觀色、減低干擾,為每個人的效率把關。
但是很多媽咪也向我反應,把拔卻常常在整個家庭生活節奏的狀況之外,和孩子的節奏「倒行逆施」,不僅和孩子搭不上線,甚至往往成為製造家庭混亂的罪魁禍首。
很多剛從辦公室下班的把拔,正準備展開他一天疲勞生活之後的放鬆時光,扭開電視,旁若無人的聽音樂哼歌,沒想到其他成員正要集中火力卯足全力上線作業,家庭的衝突就此迸裂。「家」是男人放鬆的地方,但是孩子入學之後,把拔也必須學習察言觀色,一動一靜也要學著配合其他成員的步調。
然而,對大部分的男人而言,回到家後還要處心積慮的為別人著想,實在不容易做到,這正像一個剛下戲台,卸了裝,換了衣服的戲子,還要他武槍弄刀,操著演戲的口吻說話般不自然。
對把拔而言,要他腦袋裡再塞這麼多別人的生活計畫表,似乎真得很吃力,對這部分,不如就像對待孩子,耐心事先預告,不厭其煩的提醒再提醒吧!對同一件事情,孩子需要不斷的提醒,甚至一段時間之後又忘掉,很多男人回到家只想放鬆,一心只想抱老婆親孩子,也就變成小孩子的模樣,甚至覺是全家人都應該圍著他轉動才對,然而孩子漸漸成為獨立的個體,我們做老婆的,就當他的在家秘書吧,預告、提醒、暗示、明示,讓把拔也學習尊重家人生活的節奏吧!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45條優秀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8-19]文章編輯:飛躍教育
1、任何時候讓孩子聆聽高雅優美的音樂。
2、家裡擺設書架,營造書香門第的氛圍。
3、能認真並且很有耐心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善於和孩子一起在書中尋找答案。
4、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5、父母言傳身教。
6、只對孩子說正面的語言,少負面的責備。
7、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分供她單獨使用。
8、讓孩子知道,是因為“她自己”而不是因為“她的成績”而愛她的。
9、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10、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或活動計劃。
11、帶孩子多運動,參加爬山等野外活動。
12、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游。
13、教孩子如何去改進說做的工作。
14、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諧相處。
15、仃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她是否確實遵守。
16、從不將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17、從不以辱罵的方式去懲罰孩子。
18、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9、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20、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21、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22、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和幻想。
23、鼓勵孩子講故事和朗誦詩歌。
24、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5、鼓勵孩子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原理。
27、讓孩子利用各種舊物品去做游戲。
28、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式。
29、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贊揚。
30、避免空洞的稱贊。
31、很認真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每一樣主題都願意與孩子討論。
33、在孩子權利範圍內,給孩子決定的機會。
34、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幫助孩子找出健康的電視節目。
36、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卑不亢。
37、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她說:“我也一樣做不好!”讓孩子面對失敗而非逃避。
38、鼓勵孩子盡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對孩子要有信心。
40、寧願孩子因她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也不能替她做大部分工作而成功,讓她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勤勞的成果。
41、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她的工作成果。
42、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她那雜亂的工作空間。
43、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的機會。
44、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45、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新聞來源:http://www.ldfypx.com/news_show.asp?id=561&bigclassid=162&classid=164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8-19]文章編輯:飛躍教育
1、任何時候讓孩子聆聽高雅優美的音樂。
2、家裡擺設書架,營造書香門第的氛圍。
3、能認真並且很有耐心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善於和孩子一起在書中尋找答案。
4、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5、父母言傳身教。
6、只對孩子說正面的語言,少負面的責備。
7、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分供她單獨使用。
8、讓孩子知道,是因為“她自己”而不是因為“她的成績”而愛她的。
9、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10、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或活動計劃。
11、帶孩子多運動,參加爬山等野外活動。
12、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游。
13、教孩子如何去改進說做的工作。
14、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諧相處。
15、仃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她是否確實遵守。
16、從不將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17、從不以辱罵的方式去懲罰孩子。
18、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9、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20、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21、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22、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和幻想。
23、鼓勵孩子講故事和朗誦詩歌。
24、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5、鼓勵孩子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原理。
27、讓孩子利用各種舊物品去做游戲。
28、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式。
29、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贊揚。
30、避免空洞的稱贊。
31、很認真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每一樣主題都願意與孩子討論。
33、在孩子權利範圍內,給孩子決定的機會。
34、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幫助孩子找出健康的電視節目。
36、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卑不亢。
37、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她說:“我也一樣做不好!”讓孩子面對失敗而非逃避。
38、鼓勵孩子盡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對孩子要有信心。
40、寧願孩子因她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也不能替她做大部分工作而成功,讓她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勤勞的成果。
41、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她的工作成果。
42、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她那雜亂的工作空間。
43、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的機會。
44、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45、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新聞來源:http://www.ldfypx.com/news_show.asp?id=561&bigclassid=162&classid=164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家庭教育:數萬家長重補家庭教育課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05月19日 02:23 廣佛都市網-佛山日報】

家長也需來補課/資料圖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家庭的智力氣氛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現代社會,隨著許多社會教育家的冒起和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新主流觀點的涌現,我們現在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實際上已等同了判斷孩子在家庭中的幸福程度。但是,在一個家庭中,當一本《育兒手冊》儼然已剩下了一張書皮,當《顏氏家訓》、《傅雷家書》早已被當作深奧晦澀的著作……我們也“理所當然”地忽略了家庭教育其實也是一門課程。
佛山“補課”站: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家庭教育中國行”是自2008年始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一個公益性部門所策劃的全國巡迴家庭教育講座。“家庭教育中國行”的講座團隊由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教授等數十位專家團隊組成,目前為止已經面授數十萬家長。
據悉,佛山新東方學校堅持家長在孩子教育中是關鍵的理念,於去年已在三水西南文化站、南海實驗中學附屬小學全國率先為家長帶來雪中送炭式的教育新理念,並在對現場千名家長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時而開懷大笑的反應中,瞭解到“家庭教育中國行”講座的顯著成效。
今年的全國巡講提前到1月16日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十數場次,而本屆廣州、佛山站的講座將會在5月21日-23日由清華大學的王晶教授主講。據記者瞭解,本屆佛山站的講座將會在佛山兩所名校——華英學校、佛山實驗學校開設。
成功家教法:讓孩子做不成第一做唯一
父母要瞭解孩子成長的全過程,否則,父母的努力就會事倍功半。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父母如果不瞭解他們生長的習性,就是在黑暗中翻耕草種的園丁,盡管付出了很多辛苦,但因為做的是無用功,所以孩子的成長結果不夠理想。
家庭教育權威專家王晶教授將會在本站講座中把濃縮7年研究的成果——以最簡潔的形式向家長展現,王教授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父母如何去發現孩子生命的精華——天賦和特長,如何幫助孩子走向成功,並通過大量的案例證明,努力固然重要,但方向不對只會事倍功半。當孩子苦苦學習仍然做不到分數的第一名時,就利用孩子的強項智能,讓孩子做唯一的自己,這是更高境界上的第一,是孩子人生成功的保證。
誠如新東方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謝琴老師所言,“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從終身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生學習。”而近日王晶教授打算在佛山增設家庭教育培訓營的公開化為家長“補課”,更是家長們學習家庭教育一個良好的契機。(陳海生)
新聞來源:http://www.citygf.com/ED/015001/015001001/201005/t20100519_387036.html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05月19日 02:23 廣佛都市網-佛山日報】
家長也需來補課/資料圖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家庭的智力氣氛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現代社會,隨著許多社會教育家的冒起和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新主流觀點的涌現,我們現在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實際上已等同了判斷孩子在家庭中的幸福程度。但是,在一個家庭中,當一本《育兒手冊》儼然已剩下了一張書皮,當《顏氏家訓》、《傅雷家書》早已被當作深奧晦澀的著作……我們也“理所當然”地忽略了家庭教育其實也是一門課程。
佛山“補課”站: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家庭教育中國行”是自2008年始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一個公益性部門所策劃的全國巡迴家庭教育講座。“家庭教育中國行”的講座團隊由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教授等數十位專家團隊組成,目前為止已經面授數十萬家長。
據悉,佛山新東方學校堅持家長在孩子教育中是關鍵的理念,於去年已在三水西南文化站、南海實驗中學附屬小學全國率先為家長帶來雪中送炭式的教育新理念,並在對現場千名家長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時而開懷大笑的反應中,瞭解到“家庭教育中國行”講座的顯著成效。
今年的全國巡講提前到1月16日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十數場次,而本屆廣州、佛山站的講座將會在5月21日-23日由清華大學的王晶教授主講。據記者瞭解,本屆佛山站的講座將會在佛山兩所名校——華英學校、佛山實驗學校開設。
成功家教法:讓孩子做不成第一做唯一
父母要瞭解孩子成長的全過程,否則,父母的努力就會事倍功半。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父母如果不瞭解他們生長的習性,就是在黑暗中翻耕草種的園丁,盡管付出了很多辛苦,但因為做的是無用功,所以孩子的成長結果不夠理想。
家庭教育權威專家王晶教授將會在本站講座中把濃縮7年研究的成果——以最簡潔的形式向家長展現,王教授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父母如何去發現孩子生命的精華——天賦和特長,如何幫助孩子走向成功,並通過大量的案例證明,努力固然重要,但方向不對只會事倍功半。當孩子苦苦學習仍然做不到分數的第一名時,就利用孩子的強項智能,讓孩子做唯一的自己,這是更高境界上的第一,是孩子人生成功的保證。
誠如新東方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謝琴老師所言,“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從終身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生學習。”而近日王晶教授打算在佛山增設家庭教育培訓營的公開化為家長“補課”,更是家長們學習家庭教育一個良好的契機。(陳海生)
新聞來源:http://www.citygf.com/ED/015001/015001001/201005/t20100519_387036.html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