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09-20 濟南日報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常 常成為孩子一生的行動指南和迷途燈塔。那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不是優秀學習成績,不是豐富的物質條件,健全的家庭教育,核心應該是培養孩子 健康的人格。

        如果說,有很多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教育,相信他們都會感覺很委屈。但事實上,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健全的、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 譬如,面對孩子對家事或者父母的關心,張口就是:“這些不用你管,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這是學習至上型的;整天忙於奔波應酬的父母周末見到孩子:“我 辛辛苦苦掙錢還不是為了你,你在學校要好好聽老師的話!錢夠花嗎?”這是物質至上型的;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晚上回到家,開口就問孩子:“吃飯了嗎?作業做完 了嗎?趕快去睡覺!”這是簡單指令型的。凡此種種,都不是一種健全的教育,必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甚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成為“畸形人”。實際上, 相比于學習成績、生活條件,心理撫養、人性教育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物質條件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家長重視物質撫養更要重視心理撫養。很多現代人,忙於生意場上的交際應酬,犧牲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要知道,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 如用來自己陪伴孩子;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即情感與教育息息相關。 相比來說,在父母膝下自由嬉戲,比寬敞的房屋和豪華的汽車更容易讓孩子形成陽光與健康的心理。

        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由於孩子的弱小,需要引導,也就造成了一些家長的認識誤區,他們認為自己有權替孩子作決定,有權決定孩子的全部生活,甚至將自己的理 想強加在孩子頭上,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心中,這一切,都打著愛的旗號進行。可是,試想,一個從未體驗過被尊重的感覺的孩子怎麼會自尊而自制?又怎麼會 尊重別人的權利和生命?一個從小被壓抑自己的想法、沒有感受真正快樂的人怎麼會有健康陽光的心態?孩子雖然弱小,他們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 和溝通。父母必須學會傾聽,傾聽孩子的心聲。要學會尊重,一切跟孩子有關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根據孩子的成熟程度適當的聽取孩子的意見。

        要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近幾年有很多這樣的新聞:很優秀的孩子,到大學後或者出國後,自殺了。為什麼?因為他發現在新環境里他不是最優秀的了,他受不了。 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家長們必須明白,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擊、挫折,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完全幸免。因此,我們要早早地 給他們打“預防針”,對他們進行抗挫折的訓練和教育。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培養“彈性的兒童”,什麼叫彈性?就是心理健康,像彈簧一樣,受到壓力給壓下去, 過一會他自己回來了,有一種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健康的人格體現。只能聽表揚的話,不能聽批評的話,要不得。這樣的孩子,將來要吃大虧 的。有了挫折意識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當。

 新聞來源: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14292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親子時間管理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作者:親子天下部落客共和國 2010.09.17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共合國」,邀約優質的部落客家長及老師,分享閱讀親子天下文章的感想,或在教育教養上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本文為彭菊仙Chu-Chu媽咪看了親子天下九月號後,認為親子時間管理-不是媽媽個人的生活時間表,而是整個家庭的時間表。




作者:彭菊仙 Chu-Chu媽咪
不是只有家庭的最核心份子--超級媽媽必須清楚掌握每個人的生活節奏與家庭例行事務,其他每個成員的腦袋裡,都得和媽媽一樣,裝載其他成員的生活表,清楚了解其他人的生活步調,才能確保每個成員工作時間不被干擾,一群人雖住在同一屋簷下卻能井然有序,並且能和其他成員擁有最大的交集可能,這就是家庭的效能。有效能的家庭,媽媽才不會被累死,更重要的是,其他成員不會因為媽媽請假而餓死或坐著等死!
留有一處小小的心靈花園,為能量續杯
九月份「親子天下」有一篇非常實用的「如何教孩子時間管理」,擁有三個孩子的我特別需要好好研讀此篇教戰守則。我最大的感想是,不只有孩子要學習時間管理,全家成員都要學習,更要在腦海裡建構其他成員的生活步調藍圖,才能做到彼此合作體諒,又能獨立運行、互不干擾,達到家庭運作的最大效能。
有媽媽問我:「你自己在家帶三個小男生,怎麼還有時間寫部落格還寫書?」很多媽咪光是處理大小瑣事就已被掏空,何以侈言經營一處幽僻的心靈花園?我想著,如果家庭成員都能按軌道行事,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家庭事務也能按標準化作業,不出亂子,媽媽為何不能適時適量的躲進自己的園地稍事休養,調調心、也調調氣?其實我覺得媽媽能為自己適度的留有一處小小的心靈花園,比如經營部落格、學一些才藝、經營一些小生意、培養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嗜好,對穩定自己的情緒與家庭的氣氛都具有正面的意義。我每天早上花一點小時間鑽到部落格裡,因為自己的心情得到抒發,在自己心裡一直「過不去」的事情,往往就在格子的一小方天地裡蒸發掉了。
擁有子女的媽咪,不論幾個,訂定生活計畫表與人最大的不同是,在她們的腦海裡run的,可不只有一個Schedule,而是好幾套Schedule,包刮自己以及每個成員的生活運行表。媽媽的工作好像一個總秘書,一定要很會「橋」時間。就像公司各部門,能各自運作,互不干擾,舉凡器材、會議室的使用,與高級主管開會的時間,部門與部門間的會議,或針對同一目標的進度配合,都要安排得恰到好處,否則很容易形成資源不足或是資源浪費、蹉跎光陰、進度落後、勞逸不均、牢騷橫生等問題。
媽媽安排生活計畫表的艱難之處不就如同一個追求高效能的公司?消極面必須顧慮到每個成員之間彼此之間能銜接良好,互不干擾;積極面更要促使成員之間能互相效力,同時為自己的目標與家庭目標發揮最大效能。
有三個孩子的媽媽我感受特別深刻,數年來,我更得到一個結論,「媽媽」設計的「生活計畫表」,並不是單單為自己設計一個「累死自己」的陀螺計畫,而是真的要像一個經營者,放權放膽、讓家裡的每個陀螺都能各自運轉、互不牴觸、能適時運轉、也能適時歇息。如以一來,媽媽這個主陀螺在停歇之時,才能真正得到身心靈的解放,而不會有太多掛慮。
該做功課的孩子要自己獨立作業,不需媽媽陪伴
該自己吃飯的,就不要再多勞煩媽媽從頭餵到尾
該自己起床上班的,就要迅速確實,不要勞煩老婆嘮嘮叨叨
該收拾餐具洗碗的就要自動自發,不要勞煩媽媽事必躬親
…………….
這樣一來,當一大早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媽媽們也不會一身腰痠疲累,心裡嘀咕埋怨,抱起電話罵個不停,上街血拼洩憤,總是在不甘不願中浪費心靈的能量,虛擲難得的時光。而是在適量的家務工作中,慢慢消磨身體的能量,雖是勞動,視為運動;雖是家務,視為工作。
早上家務事忙得差不多,我便鑽進自己的心靈花園。先讀讀書刊雜誌充充電,再來就鑽到極樂之境-寫文章、爬「格」子,做心靈的伸展運動。前前後後不過一個小時半,既短暫又得來不易。
一轉眼又是中午,準備午餐、接孩子、哄孩子、教孩子…,又是一連串馬不停蹄,還好我已將能量續杯,所以能厲兵秣馬、大步迎戰!腦中立刻湧現好幾套重疊的生活計劃表嚇不倒我。
先接小二的凱凱,回到家後快速準備午餐,利用凱凱專心吃飯的空檔,快速接中班的鈞鈞回家,接著,親子共玩共讀、哄午睡之後再忙家務,小四的翔翔回家,準備點心,喊小二的凱凱起床一起吃吃點心,小二小四各就各位做功課,中班的鈞鈞起床,邊陪玩邊忙家務、教導課業…….,晚上,功課總檢查、盯練琴、洗澡、吃水果….刷牙就寢,這是沒有接送才藝課的生活模式,另外,還有需要接送才藝課的生活計劃表,那可就更精采了!
人多事務多,人力資源也多
家庭成員多,事情雜沓紛擾,不過事情都有一體兩面,人多任務多,不過每個個體可以發揮的功能也多,家庭成員製造繁忙的事務與任務,但可別忘記,多一個人同時也多一個「人力資源」,一個公司善用資源,可以節省成本,增進產能;當然媽媽也要以經營的角度看待家庭成員。每個家人都有可為家庭貢獻之優勢與強項,即使小到連五歲的鈞鈞也有產能,幫忙收時雜物、取物、丟物、傳話、轉話….,有什麼資源就用什麼資源,媽媽放聰明,人力可要充分運用。
因此,有效能的家庭,除了每個成員能獨立為自己負責之外,也要學習為家庭事務甚至其他成員貢獻己力,這樣媽媽才不會像是一個忙不停的陀螺,總是在其他不相干的雜務間轉個不停,完全沒辦法休息。
有一種轉不停的媽媽更慘,自己兀自悶著頭轉個不停,事情堆積如山做也做不完,但卻得不到任何成員的幫忙,更得不到任何的掌聲,這些都罷了,最可憐的是還得不到其他成員的諒解。
沒人知道她在忙什麼,沒人了解家裡頭大大小小的事務是怎麼一回事,大家都靠這老媽子撐大局,也只有這老媽能掌控全局,沒人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也沒關心別人接下來要做些什麼事,於是媽媽忙裡忙外,接來送去,盯來唸去,自己深怕耽誤到任何事情、毀了任何人的生活節奏。只要她不動手,家裡就動不了,但只要她一動手,也就停不了;只要她不張口,大家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動。
每個成員都必須清楚其他成員的生活節奏
到如今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觸,與其說為自己設立一套「家庭主婦生活表」,不如說是「整個家庭生活的運行表」,不是只有家庭的最核心份子--超級媽媽必須清楚掌握每個人的生活節奏與家庭例行事務,其他每個成員的腦袋裡,都得和媽媽一樣,裝載其他成員的生活表,清楚了解其他人的生活步調,才能確保每個成員工作時間不被干擾,一群人雖住在同一屋簷下卻能井然有序,並且能和其他成員擁有最大的交集可能,這就是家庭的效能。有效能的家庭,媽媽才不會被累死,更重要的是,其他成員不會因為媽媽請假而餓死或坐著等死!
比如說,咱家老二凱凱想要和哥哥玩,但是中年級的哥哥功課比較多,空閒時間有限,所以凱凱就必須清楚知道通常哥哥完成功課所需的時間,他也必須控制自己屆時也把分內事情做完,才能找到和哥哥聊天哈拉隨興玩耍的時間。
老大翔翔想要和媽媽我一起讀三國演義,他就必須知道媽媽我何時分不開身,何時必須下廚,何時必須待在房內照顧老三鈞鈞,當他對媽媽的生活步調瞭然於心,自然會比較心甘情願的去調整自己做功課時間、練琴時間,而不會任性妄為的隨便要求我隨侍在側。
要馬麻空出時間檢查作業,翔翔凱凱就必須幫我分擔家務,把拔通常不回家吃晚飯,沒辦法幫忙,所以晚餐後我在改作業時,兩個識大體的小豬,就要負責洗碗擦桌子。洗全家的碗盤太多,那就一人負責洗兩個碗盤,一人擦桌,一人擦地,每個人分擔一點點,做起來不累,家事全了結,而媽媽我就可以安安穩穩的看作業!
而中班的鈞鈞每到晚上就必須明瞭一件事情,媽媽忙於教導哥哥作業時,他隨著年齡長大,也要慢慢練就出自得其樂的能力!當然做為媽媽的我也會衡諸一切,為他留一段不被其他成員干擾的時光,好好回報給這個善解人意的小么兒。
把拔別忘學習配合其他人的生活節奏
媽媽是家庭運行的樞紐,對所有家庭成員的Schedule莫不一清二楚,時日久了,自然很容易養成一個很重要的工作習慣-時時調整、不斷計畫,察言觀色、減低干擾,為每個人的效率把關。
但是很多媽咪也向我反應,把拔卻常常在整個家庭生活節奏的狀況之外,和孩子的節奏「倒行逆施」,不僅和孩子搭不上線,甚至往往成為製造家庭混亂的罪魁禍首。
很多剛從辦公室下班的把拔,正準備展開他一天疲勞生活之後的放鬆時光,扭開電視,旁若無人的聽音樂哼歌,沒想到其他成員正要集中火力卯足全力上線作業,家庭的衝突就此迸裂。「家」是男人放鬆的地方,但是孩子入學之後,把拔也必須學習察言觀色,一動一靜也要學著配合其他成員的步調。
然而,對大部分的男人而言,回到家後還要處心積慮的為別人著想,實在不容易做到,這正像一個剛下戲台,卸了裝,換了衣服的戲子,還要他武槍弄刀,操著演戲的口吻說話般不自然。
對把拔而言,要他腦袋裡再塞這麼多別人的生活計畫表,似乎真得很吃力,對這部分,不如就像對待孩子,耐心事先預告,不厭其煩的提醒再提醒吧!對同一件事情,孩子需要不斷的提醒,甚至一段時間之後又忘掉,很多男人回到家只想放鬆,一心只想抱老婆親孩子,也就變成小孩子的模樣,甚至覺是全家人都應該圍著他轉動才對,然而孩子漸漸成為獨立的個體,我們做老婆的,就當他的在家秘書吧,預告、提醒、暗示、明示,讓把拔也學習尊重家人生活的節奏吧!


文章來源: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83&nid=530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