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在行政院大門前,一群少數弱勢的台藏家庭成員及聲援團體的支持下,大聲的喊著『孩子要爸爸,我們要人權!!』看著天真活潑的新台灣之子在抗議陳情現場,渾然不知為什麼爸爸總是一段時間會消失,看著台藏家庭的現場泣訴,不禁令人鼻酸。台藏家庭的婚姻在台既然已經合法,那相關的教育及社會政策就應該共同調整。
台灣家庭教育學會理事長雷曜任強烈呼籲政府借鏡美國學者瑞蓓卡.歐尼爾(Rebecca O’Neill)針對無父家庭的長期研究表示,在父親缺席的家中成長的孩子,學業表現較差,輟學率高,人際關係較差,不擅長處理異性關係,反社會(暴力或吸毒)行為與離婚率偏高。這群無父的孩子讓美國付出高昂的社會成本。
藏人配偶來台居留遭到不平等待遇,並不只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或許我們的官員有許多要克服的問題,但是不管在任何角度來看待,一個家庭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更不能輕易的被任何意識形態取代。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教練。活力的家庭是未來發展的基礎。如何讓每個家庭都發揮功能是我們所重視、在意的。當一個家庭的父親或母親長期處在緊張且不安的情緒下,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產生極大的不安感。現在政府有多相關於家庭教育的政策推動,其中也包含了外配子女的相關議題,也是因為在不同國籍下會有很多的文化困難需要克服,而這些家庭的問題如果沒有協助就會很容易造成另一種社會問題。不應該因為他們的人數稀少,而犧牲一個家庭應有的權益。
長久以來,台灣一直是混血的島嶼,原先住有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三大族群,隨著時代日益進步,世界國際村的形態,拉近我們與各國間的距離,因為婚姻自由增加更多不同的異國配偶。台灣有了更多不同文化與血緣的碰撞,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對於這些新移民及未來的台灣的下一代的人權重視及家庭教育更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