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2011年家庭教育實踐月活動在京啟動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新華網北京頻道6月25日電(記者 賴臻)25日,由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暨全國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領導小組主辦,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北京市婦聯承辦的"2011年家庭教育實踐月啟動儀式"在此間舉行。

    據了解,活動的目的是面向廣大未成年人做好紀念建黨90周年的宣傳教育、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部署,指導各地開展好2011年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進一步擴大實踐月活動的社會影響。
    儀式上,藍天藝術幼兒園的孩子們為大家帶來了為紀念建黨90周年特意排練的舞蹈《烽火搖籃》《編草鞋》。
    活動還圍繞紅色主題,以不同場景和團隊答題闖關的形式,帶領孩子和家長重溫黨的歷史、穿越場館和路線,使孩子了解並熟悉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階段各個歷史時期取得的成就。
    據介紹,實踐月活動還包括推廣"黨的孩子、經典故事"漫畫小人書,發動家長和孩子評選出對家庭成員最有影響的"紅色經典"圖書;引導未成年人走進在黨的歷史上有紀念意義的場所,如名人故居、歷史博物館。

( 2011-06-25 13:36:32)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家庭教育 英國擬納入課綱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教育部電子報報導,英國政府正規畫將國定課程大綱,涵括範圍延伸至家庭教育。此舉回應了今年初公布的英格蘭地區國定課程大綱改革報告書,該報告中已將「增進家長對於孩子在校學習狀況的了解並且提供適當的協助」,列入課綱改革的重要項目之一。也就是說,建議家長要協助學童在家做功課。


 【2011/06/24 聯合晚報】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社會萬象)“信息化圍城”挑戰中國傳統家庭教育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1 六月 21 新華社 
       就讀於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初一年級的丹丹,喜歡用電腦、ipad
手機等各種方式上網,打遊戲、QQ聊天、寫微博。這個年僅13歲的
孩子,儼然一個上網老手。
   
 “這並沒什么,很多同學都在通過微博、QQ共享網上有趣的事和圖片。”丹丹說,
同學們大多加入同班或好
朋友的QQ群,有微博的還會互相關注,轉發或評論彼此感興趣的話題。  
   
     “網絡、電視和手機等諸多媒介形成的‘信息化圍城’,正成為家庭、夥伴之外,對
中國未成年人影響較大的因素。”多年致力於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太原旅遊職業學院教
師丁曉俊說。

    隨著上網的日漸便捷,越來越多中小學生成為網絡信息的擁躉。

    中國網際網路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
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人,10—19歲
網民規模超過1.24億人,此外還有大批10歲以下的網民。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父母對網絡信息弊端的質疑和擔憂。

    “孩子固然獲得了更多知識,但種種不良信息也撲面而至。”浙江省杭州市小學生家長
劉欣說,網際網路紛繁複
雜的海量信息中摻雜的大量色情、暴力內容,不諳世事的孩子難免出於好奇打開瀏覽。
    更讓中國家長擔心的,是孩子對網際網路的過於依賴。
    “很多孩子越來越不愛動腦筋,不獨立思考,而是利用搜索引擎尋找現成答案。
”丁曉俊說,不少中小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搜索作業答案,一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馬上
求助搜索引擎這把“萬能鑰匙”獲得答案。

    丁曉俊認為,不僅如此,電視、報刊等傳媒上,一些內容低俗的醫藥類廣告、對違法
犯罪的不恰當報道、以及不健康內容頻頻出現,都對未成年人都形成了巨大衝擊。監管
較弱的手機上網和短信,成為不少家長的心頭大患

    “家長為和孩子聯繫方便,不得不給孩子配手機,他們沒想到的是,手機的副作用隨
之而來。”太原外國語學校政教處教師劉芳告訴記者,越來越多學生上網看有色情、暴
力、恐怖內容的電子書,還有學生互傳色情信息,甚至在短信中以“老公”“老婆”互稱。
信息化席捲而來的諸多不利因素,令中國家長們憂心忡忡。

    “網絡正在逐漸滲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空間,父母若不能有效地與孩子溝通、親近,
網絡就會取而代之。”劉欣說。  

    在山西家長學校授課的丁曉俊說,為一些家長講課時,信息化時代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以高品質的家庭教育保障孩子在信息社會不至於迷失,已成為令家長們困惑的一大問題。
  
    “傳統的說教、定規矩的家庭教育方式,顯然已不適應快速傳遞的信息時代。”太原
師範學院教育係副教授焦佩嬋說。

    在焦佩嬋看來,面對豐富的網絡信息,家長若仍停留於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獲取信息,
並以此與孩子交流,就很難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更無從教育孩子。面對遭遇空前難題的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模式,教育專家們正試圖為家長們尋求破解之道。

    “擺家長譜,一味禁止孩子上網是絕對不可取的。”焦佩嬋說,中國父母們宜放下身段,
告別傳統家庭教育模式中的“家長面孔”,與孩子一同探索網絡信息長短,引導孩子更好地
利用網絡。(完)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粵童缺父教損男子氣概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1.06.20新浪香港新聞】

一半父親不教子 一周做6天

【明報專訊】昨天是父親節,廣東省婦聯一項調查卻顯示,廣東的兒童「缺乏父教」,有60%以上父親認為掙錢是主要責任,近半父親從不或較少輔導孩子。專家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教是不可替代的,父教缺失會讓男孩終身「缺鈣」(意指缺男子氣概、缺承擔)。
「出差!出差!我爸爸整天除了出差就是出差!」《廣州日報》報道,8歲的小俊如是描述心目中父親形象,「爸爸就是一個旅行箱,他出差時,那個旅行箱就不見了。我有時候會有點擔心我會忘記爸爸的模樣」。在一家地產公司做高層管理的林進勇亦說,自己對妻兒很愧疚,因為加班是常有的事,遇到省外有項目,一出差就十多天。
廣東省婦聯兒童部近日針對父親的家庭角色及責任問題作調查,在廣州、從化、佛山、韶關、揭陽等地,訪問了共1714名子女在12歲以下的父親,受訪父親平均每周工作5.88天。報告顯示,廣東家庭「缺乏父教」較為嚴重。在家庭角色分工上,63%的父親認為,掙錢養家餬口是丈夫的主要責任;49.2%的父親認為,應該男主外女主內;34.2%的受訪父親認為男子漢應該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工作上。

8歲童:爸爸是個旅行箱

在照顧教育子女方面,74.5%受訪父親從來不或較少為孩子鋪牀疊被;72.9%從來不或較少為孩子換尿布;63.9%從來不或較少為孩子洗澡;一半左右的父親從來不或較少接送孩子上學放學;48.4%的父親從來不或較少輔導孩子做功課。

74.5%從不為孩子鋪牀疊被

「中國是一個父教缺失的國家,使得男孩在很多方面節節敗退,正在使中國失去一代男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兒子成長中會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與性格特點,父教缺失使男孩失去了男性的榜樣。

新聞來源:http://news.sina.com.hk/news/94/1/1/2360586/1.html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港澳臺)調查顯示,近四成香港青年不知父親節日期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1.06.18 新華社

19日是父親節,香港有關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近四成受訪青年不清楚父親節是6月的哪個星期天;另外只有不足一成受訪青年遇到問題時,會第一時間找父親傾訴。
     由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與“中產動力”於本月中旬進行的這項“從父親節看青少年與父親的關係”意見調查,以電話訪問763名中學家長,並於網上訪問了204名12歲至25歲青年。
    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逾半家長、超過七成青年,指父親與子女的每日相處時間為1小時或以下。有八成受訪青年認為,父親在他們心目中沒有鮮明形象,故多達七成青年指遇上問題時,會傾向找朋輩傾訴、而非其父親。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認為,大部分家長、青年均認同慶祝父親節能促進家庭關係,但節日只是一個契機。他認為大眾應藉此反思與家人關係。(完)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陪孩子閱讀、遊戲 新北市發表幸福家庭手冊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2011/06/17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圖: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身為人父20多年,在手冊發表會上,和直潭國小學生沈薇,根據手冊內容進行互動。(2011-06-17 13:00:01 陳國維)


      提升親子關係,新北市今天(17)發表「幸福家庭123親子手冊」,提供數十個簡單、容易操作的親子互動方法,讓家長每天至少陪孩子20分鐘,一起閱讀、分享、遊戲或運動。
新北市為了協助學齡前以及學齡階段的家長經營親子關係,聘請輔仁大學教授陳若琳編寫「幸福家庭123親子手冊」,以「閱讀」、「分享」及「遊戲」三大面向,介紹家長適合親子共讀的好書和陪伴的技巧,並引導孩子分享,說出心裡的話。
手冊裡介紹許多親子遊戲,像大富翁、趣味賓果、毛巾遊戲,甚至透過擲骰子也能增進親子互動,例如丟到1點幫對方搥背、2點給彼此一個擁抱、3點向對方說一句好話。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說,只要父母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和孩子「閱讀」、「分享」、「遊戲」,關係不但更緊密,也幫助小朋友正向成長。
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表示,新北市各公立國小,每間學校都可以拿到5本幸福家庭手冊,手冊附有互動式學習光碟,老師可以融入課堂教學,家長也可以上家庭教育中心網站下載手冊內容。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17/63/2thp6.html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