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於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初一年級的丹丹,喜歡用電腦、ipad、
手機等各種方式上網,打遊戲、QQ聊天、寫微博。這個年僅13歲的
孩子,儼然一個上網老手。
“這並沒什么,很多同學都在通過微博、QQ共享網上有趣的事和圖片。”丹丹說,
同學們大多加入同班或好
朋友的QQ群,有微博的還會互相關注,轉發或評論彼此感興趣的話題。
“網絡、電視和手機等諸多媒介形成的‘信息化圍城’,正成為家庭、夥伴之外,對
中國未成年人影響較大的因素。”多年致力於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太原旅遊職業學院教
師丁曉俊說。
隨著上網的日漸便捷,越來越多中小學生成為網絡信息的擁躉。
中國網際網路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
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人,10—19歲
網民規模超過1.24億人,此外還有大批10歲以下的網民。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父母對網絡信息弊端的質疑和擔憂。
“孩子固然獲得了更多知識,但種種不良信息也撲面而至。”浙江省杭州市小學生家長
劉欣說,網際網路紛繁複
雜的海量信息中摻雜的大量色情、暴力內容,不諳世事的孩子難免出於好奇打開瀏覽。
劉欣說,網際網路紛繁複
雜的海量信息中摻雜的大量色情、暴力內容,不諳世事的孩子難免出於好奇打開瀏覽。
更讓中國家長擔心的,是孩子對網際網路的過於依賴。
“很多孩子越來越不愛動腦筋,不獨立思考,而是利用搜索引擎尋找現成答案。
”丁曉俊說,不少中小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搜索作業答案,一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馬上
求助搜索引擎這把“萬能鑰匙”獲得答案。
丁曉俊認為,不僅如此,電視、報刊等傳媒上,一些內容低俗的醫藥類廣告、對違法
犯罪的不恰當報道、以及不健康內容頻頻出現,都對未成年人都形成了巨大衝擊。監管
較弱的手機上網和短信,成為不少家長的心頭大患。
犯罪的不恰當報道、以及不健康內容頻頻出現,都對未成年人都形成了巨大衝擊。監管
較弱的手機上網和短信,成為不少家長的心頭大患。
“家長為和孩子聯繫方便,不得不給孩子配手機,他們沒想到的是,手機的副作用隨
之而來。”太原外國語學校政教處教師劉芳告訴記者,越來越多學生上網看有色情、暴
力、恐怖內容的電子書,還有學生互傳色情信息,甚至在短信中以“老公”“老婆”互稱。
信息化席捲而來的諸多不利因素,令中國家長們憂心忡忡。
“網絡正在逐漸滲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空間,父母若不能有效地與孩子溝通、親近,
網絡就會取而代之。”劉欣說。
網絡就會取而代之。”劉欣說。
在山西家長學校授課的丁曉俊說,為一些家長講課時,信息化時代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以高品質的家庭教育保障孩子在信息社會不至於迷失,已成為令家長們困惑的一大問題。
“傳統的說教、定規矩的家庭教育方式,顯然已不適應快速傳遞的信息時代。”太原
師範學院教育係副教授焦佩嬋說。
師範學院教育係副教授焦佩嬋說。
在焦佩嬋看來,面對豐富的網絡信息,家長若仍停留於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獲取信息,
並以此與孩子交流,就很難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更無從教育孩子。面對遭遇空前難題的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模式,教育專家們正試圖為家長們尋求破解之道。
“擺家長譜,一味禁止孩子上網是絕對不可取的。”焦佩嬋說,中國父母們宜放下身段,
告別傳統家庭教育模式中的“家長面孔”,與孩子一同探索網絡信息長短,引導孩子更好地
利用網絡。(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