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個月的「卡爾威特的教育」系列講座來到了尾聲,今天台中市品格教育協會理事長范萍影老師在上半場為我們分享卡爾威特如何開啟了近百年來世界性兒童早期教育的浪潮,並且對德國的教育體制有何深遠的影響。
五育均衡的教育
品德:卡爾威特平均每十天寫一封信給他小孩,直到大學仍是如此,在信中教導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包括愛情。使用問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而非直接告訴他要怎麼做。老師不斷的強調教育孩子是必須陪伴他成長,但陪伴不是過度保護,而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的人格。
智育:除了在學校學習,家庭也是很重要的環境,0-3歲最重要的老師就是家長。
體育:五育裡,體育最重要,先把身體養好,才能做其他事。小學前兩年都在玩,做活動,三四年級便會開始有功課,大約半小時即可完成,其他時間就去做運動,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動身軀、強化體格。
群育:教導孩子交朋友。
群育:教導孩子交朋友。
美育:從欣賞開始,而不是強逼孩子練琴,了解音樂、美術對情緒影響的感覺,進而能陶冶性情,並不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演奏家。
德國相當的注重早期教育,甚至有條法律規定,六歲開始就要幫忙做家事,另外一條法律規定家長不能幫孩子做讀書計畫,規定他要怎麼做,要做甚麼計畫都要跟小孩一起討論。
生命理念的忠告
我們無法忽視學校教育,但要讓靈魂出走校園。
古人曾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卡爾威特常帶他的孩子去旅行,他深信讓孩子親眼去看外面的世界,親身去體會事物,會讓學習更有完整性。
對於生命,應該要給孩子更強烈的感受,熱愛生命,學會愛人與被愛也是我們需要陪孩子一同努力的課題。
此外,德國相當鼓勵孩子養寵物,透過此過程,讓孩子學習照顧與付出的責任,也能從中教育孩子生命的可貴與平等。
古人曾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卡爾威特常帶他的孩子去旅行,他深信讓孩子親眼去看外面的世界,親身去體會事物,會讓學習更有完整性。
對於生命,應該要給孩子更強烈的感受,熱愛生命,學會愛人與被愛也是我們需要陪孩子一同努力的課題。
此外,德國相當鼓勵孩子養寵物,透過此過程,讓孩子學習照顧與付出的責任,也能從中教育孩子生命的可貴與平等。
德式教育的獨特堅持
教育是為了能堅強、有能力獨立面對生活。
重視職業技能的養成,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念大學、研究所、博士,不適合就不要追求那些文憑,因為文憑對孩子的人生並不會有多大的幫助,賈伯斯、比爾蓋茲雖然都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早在那時期就已開始創業,累積經驗,如今也有了不容小覷的成就。
守法、守時、守規矩,有紀律的生活為德國奠定了自律的民族性,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可以迅速地恢復,並發展強大的工業,也是因為德國人從小紀律的養成。
重視職業技能的養成,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念大學、研究所、博士,不適合就不要追求那些文憑,因為文憑對孩子的人生並不會有多大的幫助,賈伯斯、比爾蓋茲雖然都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早在那時期就已開始創業,累積經驗,如今也有了不容小覷的成就。
守法、守時、守規矩,有紀律的生活為德國奠定了自律的民族性,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可以迅速地恢復,並發展強大的工業,也是因為德國人從小紀律的養成。
德式教養原則
能力重於成績(讓孩子可以獨立生活)
身教重於言教(德式父母教養鐵律)
尊重重於權威(尊重孩子,但不貶抑亦不縱容,讓其自然成長)
吃苦好過吃補(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鍊)
規則大於寵愛(比說教更有效)
放養優於圈養(從小教養獨立)
自由大於限制(給他們較多的空間發展)
自制甚於控制(從小建立理財觀)
簡單歸咎一句話,父母如何做,小孩就會如何做
德國的教育原則讓他們有今天的成就。
休息時間討論情形
下半場分享會由洪孟聰先生及雷曜任先生為我們分享鈴木鎮一教育法:
洪孟聰先生 (現為石牌國小美術老師)
雷曜任先生 (臺灣家庭教育交流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儀隊協會理事長)
鈴木鎮一為日本知名教育家和音樂家,主倡才能教育教學法。鈴木鎮一家裡經營當時世界最大的小提琴工廠,因此此教學法首先用在小提琴教學,之後陸續用在許多樂器的學習上,甚至應用到數學。他認為音樂教育只是一種手段,最後目標則是培育優秀的下一代,擁有高尚的心靈,而且從小就開始。
才能並非天生,能力與遺傳法則無關,任何孩子經過不斷努力都可以發展成才,培養美好的心靈、敏銳的感覺、優良的能力。若抱著成才為目的是不能正確培養孩子的能力,期望孩子出人頭地是自私貪婪的心理,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並非真正要幫助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要變成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應該成為高尚的人、心靈美的人。只有擁有經驗又懂得如何利用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只有擁有教育而又不斷反思的家長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接下來為曉靜老師為我們分享蒙特梭利教學法:
曉靜老師(現為音樂老師)
蒙特梭利26歲時即成為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被任命為國立特殊兒童學校的校長,成立第一所兒童之家。兒童之家是公寓中的學校,不僅具有家的內涵,如成員們彼此關愛輔助,在兒童之家,蒙特梭利研製了種種教具來提升人類的智慧,發掘無窮的潛能,產生了舉世聞名的蒙特梭利教學法。
蒙特梭利特殊教育法
教育應從0歲開始,0-3歲是黃金時期,這三年會有天才般的吸收力。
蒙特梭利主張提早教育、感官訓練來發展孩子的潛能。
蒙特梭利教育法包含了四大要素:環境、教具、教師與兒童。綜合起來,它應該是一個整體教育,為孩子創造一個快樂學習的環境,若孩子喜歡的話就可以全力投入、專心學習。
讓孩子獨立,父母要重視孩子講的話,多與孩子討論,刺激思考能力。父母無法代替孩子經歷獨立的過程,正如母親不能替摯愛的孩子呼吸一樣。
對孩子,你了解多少?
懸賞式的獎勵只是使他"有獎才做",影響他將來的價值觀,只以名利為衡量標準。若孩子受處罰才會停止亂來,那他的聽話只是怕挨打挨罵,而非"自我控制"或"知所行止",如此一來會缺乏自信,做任何事都會畏縮,所以不管是獎賞或是處罰都是以"大人"為中心。
如果你尊重孩子的選擇,他會覺得很有尊嚴,也會知道自己該負的責任,最重要的是,它不會有被限制的壓力。在自動自發的活動中,人們才會發現自己在環境中有作用、有地位、有能力自己完成工作,於是這樣,自我獨立乃至完美人格也就可以逐漸形成。
范老師也以自身投入教育30年的經驗,坐下來與大家一起談論蒙特梭利教育,自由創作與自然的空間,及混齡的教育方式一起學習,讓年紀大的孩子帶領較年幼的小朋友,對孩子而言是很棒的學習環境。而最有力的證據是,老師的兩位孩子都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發現上小學後,他們比同齡的孩子更具有創造力及領導力。
本期卡爾威特教育系列講座告一段落,謝謝范老師的分享及與會夥伴們的支持,感動大家的用心學習與熱情分享,台灣的家庭教育需要大家一同來努力。
台灣家庭教育交流學會下半年計畫,從九月開始仍會定期舉辦每月一次的免費講座,除此之外,今年暑期有兩項大活動:
第一,學會與台中市品格教育協會及台中市南屯國小共同主辦「弟子規夏令營」,透過戲劇讓孩子能將弟子規的真諦內化在心中。
第二,學會將於台中教育大學開出系列課程,會就各年齡層的教育相關面相做分享,歡迎大家蒞臨!
台灣家庭教育交流學會下半年計畫,從九月開始仍會定期舉辦每月一次的免費講座,除此之外,今年暑期有兩項大活動:
第一,學會與台中市品格教育協會及台中市南屯國小共同主辦「弟子規夏令營」,透過戲劇讓孩子能將弟子規的真諦內化在心中。
第二,學會將於台中教育大學開出系列課程,會就各年齡層的教育相關面相做分享,歡迎大家蒞臨!
101夏季班,如何成為稱職的父母?
2012年7月7日起(六)13:30-16:30共6週,計18小時。
地點:台中教育大學
ice_class_view.php?csn=1368
歡迎大家報名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