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汪培珽:當媽媽,是我最熱愛的職業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從小一帆風順,頂著國外企管碩士學位的金融圈粉領,在工作發生劇變以後,決定不再追尋職場上的名利,回家帶小孩,甘心樂意成為一個全職媽媽。 而這個籍籍無名的家庭主婦,在若干年後,人生再度翻轉,搖身變為炙手可熱的親子講師、暢銷作家。她的課程場場爆滿,七年內出了八本書,總銷售量超過四十萬本,名利雙收。對汪培珽來說,能夠獲得這些肯定固然可喜,但是,她並不覺得這是什麼振奮人心的「成就」。 對她來說,人生最「勵志」的事情從來不是來自名或利,而是來自做媽媽的幸福。金飯碗也好、講師也好、作家也好,這些身分都比不上她最熱愛、最有使命感的職業─全職媽媽。


也許很多人對此有疑問,難道汪培珽的家人支持這個決定嗎?放下近十年的工作積累,心中難道不會覺得「可惜」嗎?汪培珽說自己很幸運,周遭沒有一個人有異議,公婆是自由派,尊重孩子決定,自己的爸媽更是沒過問,一點外界壓力都沒有。而自己也絲毫不覺得有任何「可惜」、「遺憾」、「犧牲」之處。當年離開職場時,雖說很高興能跟孩子相處,但當下多少有種「脫離正軌」的忐忑。但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的人生,其實是從當全職媽媽的那一刻才開始的。喜歡跟小孩相處,比起上班,跟他們在一起快樂、充實太多了!回家帶孩子以後,從未有一刻想要再回去工作。至於所謂「成就感」,為什麼一定只能來自職場呢?汪培珽認為最有熱情做的事就是當媽媽,把這件事做好,就會產生很多成就感。

為何汪培珽後來想去開設親職課程呢?汪培珽的初衷很單純:只是觀察到周遭有很多的父母,雖然對孩子有滿腔熱愛,卻教養得很痛苦;而自己養小孩的過程很快樂,用的方法也不複雜,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一起享受當媽媽的幸福。利用每天等孩子放學前的空檔,坐在咖啡廳裡把這些教養心得寫下來。累積到一定量後,就開始分類整理,做成演講素材。然後主動打電話給各家跟小孩有關的機構:教育推廣機構、醫院婦產科、各級學校……等毛遂自薦,雖然每問一百家,大概就有九十九家石沉大海。但她並不氣餒,對她而言,有機會演講就是賺到。第一家請她去演講的是一家醫院,做午休演講。隨著演講機會慢慢增加,累積了不少口碑,甚至還在教育機構正式開課,有了一些進帳,從家庭主婦變身為講師。

演講一、兩年以後,發現很多聽眾雖然想來聽,但受限於時間或地理位置,不克前來。汪培珽突發奇想:既然已經有素材, 就把它寫成書好了,書的擴散比較廣。剛好那時候兩個小孩都上小學了,送他們去上學以後,就鑽進咖啡廳裡寫稿。在出版社裡沒有人脈,身為行動派的汪培珽於是抱著勇氣,一間間的詢問,很幸運的受到了青睞,也得到獎項的肯定,寫書之路便堅定的走下去。成為暢銷作家的汪培珽,沒有參考過高深的教育理論,但憑著率直與誠懇,深受讀者的歡迎。分享自己的經驗歷程,試著跟父母「好好說道理」,告訴父母:用更溫暖的方式來傳達對孩子的愛,你們都會得到加倍的幸福。許多父母花費無數金錢、精力在「愛」孩子,可是結果竟是兩敗俱傷,這多半是因為表現「愛」的方式需要調整。華人對於「愛」的表達本來就是有障礙的,甚至用負面的方法來表達,明明彼此相愛,卻只覺得痛苦,非常可惜。

汪培珽認為在愛孩子的過程中,應該也深深愛自己。她陪著孩子的這幾年有真真實實被愛包圍的感覺。並非她的爸媽不愛自己,而是上一代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很含蓄,互動也不熱絡。 汪培珽 表示,生了孩子後,藉由彼此親吻、擁抱、互糗、膩在一起,直接而熱情表達心中深刻的依賴、牽掛與愛,那種幸福感,是過去從未感受過的。當自己不求回報的付出,自然而然就會被愛圍繞,所以汪培珽才說:愛孩子就是愛自己呀!


人氣媽媽部落格汪培珽的故事十分精彩激勵人心。有興趣的人歡迎點選以下網址觀看親子天下特別採訪的原文哦!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112&view=full&time=1343914948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