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8 香港成報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對本港小五至中三學生及家長進行調查,發現超過三成父母每星期責罵子女多達五次;四成半認為輕微體罰可以接受;逾三成父母以子女弱點作為話題;七成家長喜歡將子女與其他人比較。該基金會認為父母的這些做法會影響青少年自我形象及自信心。
據調查顯示,父母責罵子女時說得最多的,如「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你將來一定讀書唔成,瞓天橋底」、「點解我會生咗你呢個低B仔」、「去死啦!人哋個仔/女咩都醒目過你」、「我送你去孤兒院算啦」、「冇出息」……其實這些說話最易傷害子女的心。
為人父母都望子成龍,都希望子女將來成為有用的人,每當子女做錯事、或考試成績差,不少父母往往便會厲聲責罵、大聲批評,可謂愛之深、責之切。不少父母認為,責罵也是一種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少人還認為不打不成器,責罵是家常便飯。
長年以來,父母對子女嘮嘮叨叨講得最多的三句話是:聽話,好好讀書,冇出息。每天清晨上學前,父母總不忘叮囑一句「要聽老師的話」;平時對子女講得最多的是「好好讀書」;當子女考試成績沒得到高分,不小心做了錯事,上課講話被投訴,甚至踢不好球、彈不好琴,父母都可能會訓斥「冇出息」,甚至厲聲責罵。
這三句話代表了傳統的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涵蓋了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父母的這種期待自然無可厚非,但這三句話的不斷重覆究竟會達到怎樣的教育效果,特別是反覆指摘「冇出息」,究竟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怎樣的影響,可能不少家長們並沒有進一步思考。
在成長的過程中,子女必然會有無心的失誤,會遭遇挫折和失敗,做父母的必須學會給他們以明確的、正面的引導,一味指摘「冇出息」,是一種負面的心理踐踏,極可能令子女走向自暴自棄,走向真正的「冇出息」。而責罵更會傷害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為責罵容易激發逆叛心理,青少年不但對父母、對社會都容易產生抗拒心態,還容易脫離主流群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當父母的,千萬不能用粗暴的態度責罵子女,要倡導正面的、啟發性的教育。同時,父母不能將工作上的壓力、社會上遇到的困擾轉嫁到子女身上,向子女發洩。相反,作為父母每天都應該拿出足夠時間與子女溝通,多說鼓勵和正面說話,建立和諧融洽的家庭關係。
作為政府,倡導和宣傳健康家庭教育則是責無旁貸。為了推動兒童參與權,讓青少年發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香港電台合作,實行網上電台計劃,開展面向青少年的教育節目。這是一個很好的啟迪,特區政府同樣也可以與傳媒合作,如通過電台、電視台、報章等,宣傳家庭教育,介紹教子良方。政府還可以與團體配合,開設有關父母教子的課程、講座、父母交流等,讓父母們學習教育子女的方法、教子注意問題、如何教導父母提高自身修養等,政府和社會合力,相信能有效提高父母們教育子女的水平,從而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高尚道德品質,令子女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http://voy.unicef.org.hk/zh/singpao_03072011_a04/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文章來源:http://voy.unicef.org.hk/zh/singpao_03072011_a04/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