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如何處理手足間的競爭?

Q:如何處理手足間的競爭?

老大的心結很重,一直無法容納老二,我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效,
搞得都要發狂了,不知該如何是好?

A:面對手足競爭,父母只要堅持以下七原則,孩子們自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相處愈來愈融洽。

1.相信每一對兄弟姊妹都有他們自己的緣分,有的相親相愛,有的誓不兩立,有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孩子自然會在不同的關係和模式中學習和磨練出應對的方法。

2.生了老二之後,常會期待老大要長大懂事,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沒有老二的話,就比較能把老大當小孩看待,不會有不合理的期待。所以要常提醒自己,老大雖然比較大,但終究還是個小孩

3.接納孩子對弟妹的情緒,但嚴格規範孩子的行為。當嫉妒或憤怒的情緒出現時,表達同理和了解,並引導他說出來。但情緒不等同於行為,對於傷害弟妹的行為就要嚴格的規範。

4.避免比較兄弟姊妹行為的評論,如「還是弟弟比較乖。」「為什麼不學學哥哥?」任何比較,都會強化競爭和仇恨,尤其別說:「你是哥哥,本來就要讓弟弟。」之類的話。孩子很容易選擇性的注意到「哥哥」、「姊姊」、「弟弟」、「妹妹」的稱謂,而感覺父母偏心。

5.安排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讓小孩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及充分的被愛。常跟孩子說:「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因為弟弟出現而被分掉,因為媽媽的愛會源源不絕,變成雙倍的量。」不斷給愛的保證,並強調媽媽給孩子的愛是依著孩子的特質和需求量身訂作的獨特的愛。

6.製造機會讓孩子互相倚賴互相幫助。當對立的兩方有共同的敵人時,就會變成一國,開始合作。有時在遊戲中父母可以扮演那個共同的敵人,讓孩子們聯手打敗。幫孩子創造合作互利的機會。

7.教會孩子和平相處的技巧,讓孩子發現對方的優點,在生活中凸顯從對方身上可以得到的好處,像是遊戲時的玩伴、出門在外的依靠、可以分享經驗和交換情報、團結力量大等等。(張黛眉 賽斯身心靈診所臨床心理師)

文章來源::
http://parenting.cw.com.tw/QA/QATopic.action?id=327&idType=1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忽略生活教育 孩子忘了誠實、公德心…

【聯合報╱卓俊辰/師大附中校長(台北市)】2011.09.08 01:24 am


台大校長李嗣涔語重心長地提醒新鮮人「四不」: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不隨便蹺課,以及不要亂停腳踏車。
台灣最頂尖的學府,校長所談的不是如何從事高深學問的研究,如何承擔對社會國家的責任,談的竟然是國民最基本的生活品格,台灣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四不」背後所代表的是誠實、認真學習與公德心。這是從國小就應當建立的習慣,與最基本的品格,居然在全國最頂尖的殿堂,還要去強調、教導。足見國民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應該誠實地檢討。
是否因為我們只注重考試,只在乎智育成就,忽略生活的教育?
是否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只重視表象的成績,不重視實力?
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使用欺騙的手段。只要自己喜歡、自己方便就好,不管對他人造成什麼妨礙?以至於目中無人,缺乏同理心。
除此之外,社會姑息縱容違規,更助長惡風。
一般人面對他人作弊、抄襲,常常沒有勇氣對他們說不,只要他們敢厚顏地提出理由,人們往往會同情接受,以至於誤導他們更會利用人性弱點,大膽投機取巧而不知廉恥,反正就等運氣不好被抓再裝可憐,以博取同情。
這些問題牽涉範圍廣泛,當然不是只有學校應負責任,家庭教育以及社會也必須共同面對這個嚴肅的教育議題。
父母應該陪伴孩子成長,注意孩子的生活常規,以誠實教育兒女,社會不縱容姑息,那麼,也許可能有所改善。
【2011/09/08 聯合報】@ http://udn.com/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罵人的行為

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罵過人。孩子罵人的情形大約有以下幾種:隨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發泄不滿;覺得好玩,有口無心。一些父母 認為孩子偶爾罵幾句,並不要緊,因此並不在意;而另外一些父母卻把孩子罵人視為洪水猛獸,嚴厲懲罰孩子。教育孩子應該講求藝術。這兩種做法都有過猶不及之 嫌。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過於嚴厲也行不通。http://www.monsterparent.com
monsterparent.com 怪獸家長
我們都知道,罵人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缺乏教養的表現,它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輕者有傷和氣、重者引發他人怨恨和報復。生活中許多人際衝 突往往就是從互罵開始的。所以,當發現孩子出現罵人行為時,做父母的如果不對孩子進行教育,是非常錯誤的,也是很危險的,因為,時間長了,孩子容易養成罵 人的壞習慣。那麼,父母怎樣才能糾正孩子罵人的行為呢?我們給父母的建議是:http://www.monsterparent.com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http://www.monsterparent.com
要想從根本上杜絕孩子罵人的行為發生,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也要培養孩子謙虛謹慎的好品格,不驕傲自滿,不以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 讓孩子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正確看待他人的缺點和不足,絕不拿他人的過失或不幸做笑料。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和督促孩子尊重 他人。如:上學時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遇到熟人熱情打招呼,請人幫助要先用禮貌稱呼、再說明事由、事後要道謝,家中來客人要熱情迎送等。http://www.monsterparent.com
把孩子罵人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http://www.monsterparent.com
有些父母聽到孩子說幾句髒話,特別是幼兒,覺得挺好玩,不但不制止,反而進行鼓勵。這是極不可取的。所以,父母切忌覺得孩子說髒話、罵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這樣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而是應該告訴他:“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寶寶不學。”http://www.monsterparent.com
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與他人的摩擦http://www.monsterparent.com
在多數情況下,孩子罵人是對自己受到傷害的一種宣泄反應,如:東西被他人偷走、走路不小心被他人撞倒等等,往往就會罵人。父母應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 看待與他人的摩擦,讓孩子明白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不要為這些小事而生氣罵人。如果孩子與他的小伙伴發生了矛盾,這 時父母也千萬不能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通,或袒護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教孩子用謙讓的態度來解決小伙伴之間的糾紛,並應明確表態。孩子一般都 有害怕失去父母的愛、害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這樣就會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文章來源:http://monsterparent.com/archives/5645

父母需學會的“五種語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對孩子的氣質、修養的形成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 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 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干,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伙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 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干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 就樂於接受了。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 下,可以這麼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 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贊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贊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 的優點。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贊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 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 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星星不小心打爛了 碗,沒關系,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文章來源:http://monsterparent.com/archives/4546

教你正確表揚孩子的好方法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贊揚如陽光,批評如利劍”。但對孩子的表揚也並非是多多益善,贊揚也像服藥一樣,不能隨便亂用,它也有關於時間和劑量的規定,也有使用的禁忌規則等。
那麼,怎樣表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家長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表揚應針對事,而不應針對人。
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好的,以增強孩子的好行為,所以表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孩子對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孩子的 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整理好後,我們若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揚他玩具收拾得好,還是贊揚他不再玩玩具了。而 父母若說:“你把玩具收拾得這麼好,我真高興。”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好的,以後還要這樣做。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表揚要及時。
及時的表揚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一旦發現孩子有好的行為,就應及時表揚,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
在生活中,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是鞏固孩子的好行為,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手段,如孩子的東西往往用過後亂扔,你可以要求他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孩子只要能整 理好一件東西,也應及時表揚“你這樣做真好,若能把其他東西收拾好就更好了”,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鞏固自己的好行為,形成好習慣。
4、盡量避免當眾表揚孩子。
許多父母都喜歡當眾表揚孩子,對孩子的某些特長,甚至讓孩子當眾“表演”,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其實這樣誇獎很容易造成孩子愛虛榮、驕傲自滿 的傾向。一些被當眾誇慣了的孩子,有一點好的表現,沒被注意到,就會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為了誇獎而弄虛作假,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5、表揚的方式要恰當。
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愛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揚方式也不盡一樣,如小孩子喜歡父母的摟抱和愛撫,而對稍大的孩子,一個特定的手勢,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是表揚的方式,表揚方式應因人而異。表揚的方式長期重復也會失去效用,所以表揚也應注意要有新意。

文章來源:http://monsterparent.com/archives/5170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