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家庭教育的重要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紀錄和個人見解)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有位母親覺得自己的孩子個性上似乎有點問題,但根據我們的觀察之後,發現真正有問題的是母親本身。譬如在挑書時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又硬塞給孩子要他看,她孩子看起來都被她搞到快昏頭了。且那位母親有回來試上課程時居然打斷老師講課,當著其他家長和學生的面指責老師教得不對,應該要如何如何才是。


有位男孩子,在他媽媽面前很乖巧,一旦母親不在場,馬上露出皮到不行的本性,上課時還把教室弄得雞飛狗跳。他母親似是管教甚嚴,因此孩子在他面前是順從的態度,背後卻完全是另一種個性。這種情形還有個例子,我大表妹亦是如此。在家潑辣又容易發脾氣,在外卻乖巧許多,還被人稱讚說有大家閨秀的氣質。不過造成她這樣的個性倒不是父母的緣故而是她自身個性好面子,出外要表現最好的一面給眾人看,在自家人面前則顯露本性。

有一對兄弟在我們這上課已數年,老大還算有禮,但老二很沒規矩。歸咎其因,是父母的關係,對老大嚴厲,對老二卻溺愛。明明母親和老二一同在店裡看書,老二毫不客氣地把腳翹到桌上,母親也不管。因此他的隨便、沒禮貌等不好的習慣,可說是其父母造成的。而近來老大似乎有受到老二影響,個性也變得有點像老二,這樣的孩子,未來令人憂心啊!再反觀另一個家庭,我們隔壁的鄰居,一對夫妻和他們女兒。那對夫妻待人都謙和有禮,脾氣很好,他們的女兒亦是如此,伶牙俐齒,可愛有禮,十分討喜。個性源自天生,但後天環境影響更大,孩子的好壞不見得完全是父母造成的,但自小到大同住一個屋簷下,父母於孩子絕對影響最深。

父母應當以身作則!小孩子模仿力很強,常看到別人怎麼做,自己會有樣學樣,尤其是最親近的父母,天天生活在一起,影響力也最深。譬如,父母要小孩不准看電視,乖乖早點上床睡覺,自己卻跑去觀賞,這時孩子難免會心理不平衡,恐怕會想著為什麼你們可以看我不能看,那我改天要找機會偷看。倘若小孩偷看電視被發現呢,恐怕會遭到父母責罵。乖巧一點的,被罵過或許就不敢再犯;固執一點的,越是被罵他就越要去做,如此反覆循環,破壞親子之間的氣氛,終究不是好事。有一位媽媽,她的孩子幾乎都不看電視,因為她自己本身也不太看,除非是假日或有空閒時,母親會挑選親子適合的節目,大人小孩一起看。如此能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又能促進親子關係,值得大家仿效。
父母吵架,被小孩看到,絕對有很大的影響。尤其長期吵,孩子的情緒亦會隨著父母起伏。可能反映在課業上,成績大起大落;可能反映在心情上,脾氣大好大壞。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若父母都不吵架呢?有一對夫妻結婚數年來相處和諧,當導師問起小孩他家庭的狀況時,小孩說,他爸媽從來沒吵過架。父母有沒有吵架,小孩就算年紀再小,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父母不吵架,不止己身快樂,小孩更快樂。

只要有心,生活周遭都能是教導孩子的利器。大家肯定都對「樂高玩具」耳熟能詳,以堆砌為主的玩具,通常父母對這類玩具的處理方式都是丟給孩子自己去拼湊。但有位媽媽,利用色彩鮮明的樂高,當作教具來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她選了雙色五、六塊同樣大小的樂高積木,隨機組成一串,要孩子記住後,將樂高拆開,再讓孩子憑著記憶拼出方才看到的模樣。如此簡單的小遊戲,相信每個父母都能做得到,只要稍微動動腦筋,生活中必定有許多東西是可以用來當教具的。

許多父母會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但學校教授的是學科上的事,孩子的人格發展、生活習慣養成卻是要父母的責任,不同的教導態度也會造成孩子不同的個性。小時候個性一旦養成,除非遭遇其他變故,否則直到成人都很難改變。就如我,國小時個性直又固執,滿容易得罪人的,至今我已快踏入社會,脾氣仍舊沒很大的改變,只是這些年的磨練讓我稍微收斂些,但根本的個性還是如此。故家庭教育對孩子非常重要!一個小時候脾氣和習慣很差的孩子,長大後必會影響其人際關係,甚至就業。反之脾氣好有耐性,懂得以和為貴,肯定會有較多的朋友,工作上也較容易受到賞識。而家庭教育,並非僅是父母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而是父母該拿出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大部分孩子的個性是有樣學樣,父母用什麼態度來對待自己,自己就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父母、甚至其他親人、朋友。倘若父母對孩子總是又打又罵,那名孩子極有可能去學校和同學相處也是又打又罵。爸媽都這樣對他,他這樣打其他同學有什麼不對。那孩子恐怕心理是這樣想。但舉這例子不是說管教孩子完全不能打罵,而是要適宜,在責罰孩子時也必須講清楚,因為你犯了什麼錯,所以挨罰。讓孩子明白事出必有因,才不會胡亂模仿。


這篇文章在我硬碟裡塞好久,今天無意間把它翻出來,才想說貼上來給大家參考。

以前我家是開兒童書店和才藝班的,打小我就在那環境長大,見過形形色色的家長和小孩。
我沒結婚沒生子,甚至寫這篇時只是個學生,卻因環境影響,滿口媽媽經XD

所以我把一些自己的見聞和個人想法記錄下來,寫成本文。曾經想發展為長期專欄,後來放棄了。

關於教育的文章,應該僅這篇,以後大概也不會寫了。但我仍希望能幫助到某些人,無論是不是已經當父母的^^"

作者:葉子 作者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loverrona
文章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cloverrona/article?mid=1401&prev=1406&next=1398

創設源起      如何加入       支持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